“聚”能发力 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2022年,是我区坚持开放合作搞创新,高起点推进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凝聚发展合力,结出丰硕成果的一年。
共建草种业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推动建设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与北方稀土集团深化稀土领域科技合作.....这一年,自治区系统谋划科技合作新蓝图,汇聚创新资源,推进协同创新,战略合作不断拓展升级,取得卓越成效。
加速汇聚科技创新资源
创新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依托内蒙古乌拉盖华西牛新品种培育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多家研究机构、企业,历经43年成功培育出优质肉牛品种“华西牛”,一举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这是我国种业翻身仗的代表性成果,也是乌拉盖管理区肉牛产业发展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目前已在全国推广种公牛599头,冻精约762万剂,改良牛群555.2万余头,累计新增收益52.7亿元。
华西牛在乌拉盖草原培育成功
促成这一技术落地转化,正是自治区不断深化与科技兴蒙“4+8+N”合作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以场景驱动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以平台培育加速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化进程、以开放协同加速科技创新资源要素集约化进程的生动案例。
回顾这一年,自治区有效推动创新资源、科技项目、人才技术与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所需精准对接,全区推进科技合作项目400余项,各级财政经费支持8.02亿元,引导创新主体自筹20.49亿元。全球首套万吨级二氧化碳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试验示范、氢燃料电池环卫重卡等一批重大合作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形成了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局面。
“做强‘4+8’,放大‘N’效应,释放更大创新活力。”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刘爽介绍,自治区完善创新支撑体系,进一步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汇聚各方创新人才,不断开拓新途,开放合作创新的深度、广度进一步拓展,促成一批高能级创新合作平台相继在内蒙古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全区共建各类科技合作平台117个,这些平台成为我区科技合作项目实施、成果转化的重要策源地。
清华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成为我区打造关键核心碳中和技术创新的战略科技力量;中国农业大学成立河套灌区研究院,为巴彦淖尔市农高区与河套灌区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助力我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个个“高端”科技资源相继入蒙, 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深化国际科技合作 强化引智成果
“经过多年的研究,苏尼特羊尾脂肪所含胆固醇最低,含有胶原蛋白、共轭亚油酸以及维生素E,对于人体也是非常有益。”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包音都古荣•金花介绍,为破解羊尾脂肪生物利用的技术“瓶颈”问题,2020年他们与日本北里研究所合作开展科研攻关,共同实施“高品质蒙古羊尾油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集成”项目。
包音都古荣•金花团队正在进行研究
通过项目引进、熟化和创新日本鱼油脱臭技术和酶法酯交换技术,包音都古荣•金花与研究团队经过2年的不懈努力,成功突破了羊尾脂肪在深度开发利用中的技术“瓶颈”,最大限度的保护、保留了羊尾脂肪中的营养成分,同时攻克了羊尾在深加工产品时的祛膻脱臭问题。
包音都古荣•金花表示,新技术研发有效地开发利用苏尼特羊尾脂肪,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增加其附加值,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在项目基础上,研究团队还取得了一系列相关研究的突破性进展,这些科研成果在增加牛、羊产品附加值同时,将改变过去单一通过牛、羊肉增加经济效益的途径,为草原农牧民养殖增效打开了新的市场前景和价值空间。
“我们将持续关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项目进展情况,积极推进国际引才引智,有效促进项目成果落地。”刘爽表示,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统筹安排国际科技合作和外专项目,利用自治区科技专项计划,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外国人才引进和先进适用技术转移转化,形成引进智力资源到成果转化落地的良性循环,为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2022年,自治区认定13家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并通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给予专项支持。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科协共同批准新增备案6家外籍院士专家工作站。向科技部定向推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国-蒙古国选矿工艺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项,支持经费近500万元。
聚焦企业需求
精准匹配打通技术堵点
在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新材料产业园内,上交赛孚尔(包头)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井然有序,热火朝天。
赛孚尔公司是基于上交大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项目实体,成立于2017年。5年来,始终植根于电子专用材料及特种功能陶瓷材料领域,生产的高纯氧化铝系列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小试送样-设备调试-试生产后,在2022年开始大批量生产,并取得了不俗成绩。
上交赛孚尔(包头)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这一切得益于核心专利技术的工程再优化。”赛孚尔公司副总经理王玉国说,通过科技互动驿站这一机制,公司在上交大技术团队持续的产学研合作支持下,对产品形式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大幅改进,逐步完善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短流程、低成本、绿色无污染高纯氧化铝生产工艺,生产出了高品质氧化铝粉体,在国内市场形成了技术领先优势。
科技互动驿站由包头市科技局、稀土高新区科技信息化局联合主办,是企业技术难题匹配精准解决路径的高效平台,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架起沟通对接的桥梁。几年来,一系列科技互动驿站活动的成功举办,使其成为紧密联系企业与高校的纽带,也一次次助力企业发展“瓶颈”的解决。
包头稀土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主任张杰介绍,2022年科技互动驿站针对区内企业提出的10项技术难题需求,组织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4家新型研发机构成功举办“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稀土永磁材料的晶界扩散技术应用”等10场科技互动驿站活动,邀请华为、中科院金属所等10家国内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与中国二冶、金海新能源等93家重点企业进行技术对接交流,围绕工业互联网、稀土永磁材料等行业领域,共同交流分享行业前沿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及相关实践案例,加深我区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互动与了解。院企达成合作意向3个,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技术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畅通渠道。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院长董樊丽充满希望地说到,未来,针对工业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研究院还将组织更有针对性、更见实效的技术对接活动,助力相关产业提档升级、创新发展。
相关阅读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科技合作处(外国专家局))